南通昌源钢绳专业钢丝绳生产厂家,为您提供各种规格型号钢丝绳 企业风采| 收藏本站| 钢丝绳价格| 联系我们
全国热线
0513-81100618
13861988658

热点资讯

南通市高质量发展现状及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9-24 10:19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admin 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对推动高质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战略安排,彰显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当前,我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平稳向好、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要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必须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经济发展情况作出深入分析,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监测体系,与省内其他城市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推动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的发展,也应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量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具体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的发展。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量的提高,适应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应当不断提供更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既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改善、丰富人民生活,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升级,反过来催生新的需求。

(二)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益,并表现为企业利润、职工收入、国家税收的持续增加和劳动就业不断扩大。

(三)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作为“乘数”作用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上去的。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越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就越大,发展质量也就越高。

(四)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绿色低碳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也使我们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五)经济重大关系协调、循环顺畅的发展。经济出现周期性衰退、危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经济也存在周期性波动,因此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顺畅。   

(六)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同过去的40年一样,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依然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来看,其根源就在于生产要素配置扭曲,必须靠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七)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在共享发展成果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上,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但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实现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十八大以来南通经济发展概况

十八大以来,南通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抢抓多重战略叠加机遇,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再上新台阶。2013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2015年突破6000亿元,2017年突破7000亿元,达到7734.6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列第18,比2012年前移7位,在地级市中位列第6,位次前移4位。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2013-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高于同期全国7.1%和江苏8.4%的平均增长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达10.6万元。

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稳定器。2013-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五年保持在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稳定在2%左右。价格涨势温和,2013-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均低于年度预期目标。综合以上看,9.8%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2%的通胀率、2%左右的登记失业率,经济运行总体稳健,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1.JPG

2.JPG

(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

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不断迈进。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4.9:47.1:4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8%、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2013-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1.3个百分点。

3.JPG

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3-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0.2%,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比2012年末提高7.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6个百分点;2013-2017年全市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0万人以上,进一步带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

4.JPG

(三)自主创新扎实推进。

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研发投入快速增加,新旧动能加速转换。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比2012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以2015年价格计算)达到161160元/人;专利授权量1905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630件,达到2012年的近4倍,年均增长30.3%;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45家,是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8%。2013-2017年,全市累计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349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2017年末拥有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89家。

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加速发展,2013-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6.1%和15.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6.1个、5.7个百分点;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50.3%和33.8%,比2012年分别提高10.6个、7.9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3+3”重点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8%,快于全部工业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业和新能源业分别增长15.6%、15.2%。

5.JPG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市交通格局明显优化,公铁水空齐头并进。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沪通长江大桥投资完成率超过60%。中央创新区建设全面启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宁启复线一期建成通车,宁启动车开通运营。兴东机场建成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开工建设。通洋高速一期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34.4公里,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一级公路总里程1949公里,97.4%的乡镇节点通达一级公路。连申线三级航道通航,结束了我市无高等级内河航道历史。洋口港15万吨级、吕四港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长江干线太仓至南通段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竣工通航,10万吨级及以上海轮减载乘潮海进江直航。

6.JPG

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衔接能力明显提高。南通站每天始发列车24对,年旅客运输量460.8万人次,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南通机场开通国内航线29条,国际航线3条,通航点由13个增加到39个,年旅客吞吐量200.9万人次,为2012年的5.2倍,年均增长39.1%。南通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2017年达到2.36亿吨。能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2017年末达1085.1万千瓦。清洁能源发展大踏步前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39.3%。

(五)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序展开,2015年,南通陆海统筹发展上升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全国第一家经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确定的地级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

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南通综合保税区获准设立。全市国家级开发开放园区达到5个、跨江跨国(境)合作园区达到14个。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国务院批准实施。洋口港、启东港、南通机场获批一类开放口岸,国家级开放口岸达到5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关闭化工、印染、钢丝绳等行业低端低效产能企业164家。采取分类调控、增加供给、规范秩序等措施,有效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企业去杠杆,2017年新增直接融资624亿元;实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及置换债券330亿元。落实七大类降成本措施,2017年仅减税降费就减轻企业负担70亿元。

(六)对外开放纵深推进。

全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方式,坚持出口和进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活力日趋增强。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348.2亿美元,出口总值249.4亿美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32.5%、32.8%。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43.5%上升到2017年的61.9%,累计提高18.4个百分点。

7.JPG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双向投资基本平衡。2013-2017年,全市实际到账注册外资保持在25亿美元,累计达到117.4亿美元,年均增长3.2%。积极实行“走出去”先行先试,率先创建“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2013-2017年,全市累计新批境外投资54.3亿美元,2017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13.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70.2%;外经合作保持全省领先。2013-2017年,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05亿美元,2017年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8.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8%。

(七)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五年来,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获得新实惠,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1元,增长9.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56元,比2012年增加14464元,年均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72元,比2012年增加7241元,年均增长9.8%。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始终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2012年的2.18下降为2017年的2.09。

8.JPG

9.JPG

三、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分析

2018年6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为我们评估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依据。

省委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高质量共设置12项17个指标。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质态、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实体经济、增长动能、创新能力、人力资本、资本市场、政府债务等方面,反映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新兴动能蓄势迸发、现代金融发展及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进展新成效。

我市2017年经济发展高质量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2017年南通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情况表

指标

计量

2017年

单位

位次

全省值

人均GDP※

105903

7

107189

经济运行综合效益

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

%

7.6

7

9.5

②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

78.3

5

79.4

集约发展水平

①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

亿元/千公顷

3.7

6

5.2

②单位工业建设用地工业企业利润

亿元/公顷

0.04

   

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

%

新设指标,暂无

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46.3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8

6

50.3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50.3

2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50.1

   

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

①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7

5

2.7

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27

   

③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3.8

6

22.5

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

957

4

75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

①亿元GDP境内上市企业股权融资额※

万元

169.3

3

202.78

②制造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

%

-1.5

11

4.7

政府性债务率

%

95

   

根据我市2017年经济发展高质量监测指标在全省情况的对比分析,需要高度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全省排名相对靠后。掌握全省位次的11个监测指标中,我市排在前四名的只有3个,分别是“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列全省第2位、亿元GDP境内上市企业股权融资额列全省第3位、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列全省第4位;第四名之后的指标8个,其中,3个指标在七名之后,分别是人均GDP列全省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列全省第7位、制造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列全省第11位。

(二)发展水平相对偏低。掌握全省平均水平的10个指标中,我市有7个指标低于平均线。其中,人均GDP低于全省1286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省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低于全省1.5亿元/千公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2.3个百分点、亿元GDP境内上市企业股权融资额低于全省33.48万元、制造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低于全省6.2个百分点。

(三)匹配度相对不强。各项经济发展指标还不够协调匹配,比如,产业能级与创新能力之间不够匹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占比均列全省第2位,但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列全省第5位;总量与均量不够匹配,全市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均列全省第4位,但人均水平均仅列全省第7位;指标的结构不够匹配,全市新增贷款多年来列全省第3位,但制造业贷款水平偏低,制造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仅列全省第11位。

四、对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动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以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最好的“经济发展成绩单”体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实际成果。

(一)集中力量做大经济发展蛋糕。南通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做大经济总量是首要任务。要始终抓牢产业发展,围绕我市“3+3”重点产业,加快突破重特大产业项目,推动全产业链的招引和培育,加快产业规模、核心竞争力的互动提升。结合正在实施的“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做好“一企一策”精准化帮扶,狠抓大企业培育,力争每年能够新增主营收入500亿元企业1-2家、百亿元以上企业5-10家。加快建设特色“区中园”和产业基地,努力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板块,全力推动中央创新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快成为集聚资源和要素的新高地。

(二)一着不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也任重道远。过去以偏重工业为主、外延扩张为主、粗放经营为主的路子已经走不通,拼资源、拼环境、拼廉价劳动力的做法也难以为继,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三大变革”,在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入结构上狠下功夫,以全新的理念和姿态去开创崭新的局面。要大力发展“三新”经济,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力,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地标性产业来培育,推动先进技术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导入具有先进技术、专利品牌的优质项目和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要素投入结构转变,促进增长动力转换,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和开放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两大法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加大投入,更需要制度改革、政策设计,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比如,构建自主可控制造业体系,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导向,统筹企业与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等各种资源,合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同时,南通具备很好的区位优势、战略优势,是正处于发展“风口”的一块宝地,必须在拓展东西双向开放中,创造形成更多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比如,当前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提升的机遇,深化上海“北大门”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协同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对接等方面加强合作,有机嵌入上海、苏南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形成南通门户城市的功能和特色。

(四)凝心聚力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首先,市发改委、统计局要牵头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监测分析全市及各县(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加强日常分析、动态跟踪,及时进行提醒和预警。市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加强与省级部门的沟通联系,认真分析相关指标在全省的排名位次、发展趋势以及与周边城市对比等情况,同时要加强对县(市、区)的工作指导和推进,切实担好责任。各县(市、区)要抬高站位、压实责任,主动分解落实指标任务,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