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钢丝绳术语标准中的不妥之处
发布时间:2022-05-21 16:53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admin 点击数:
1制造期间的缺陷术语 1.1断丝。 标准中定义为:因过载、疲劳、磨损、腐蚀、剪切及扭结等多种原因使股中钢丝出现的断裂现象。 我们认为这样定义是不准确的。制造期间的断丝缺陷,
1制造期间的缺陷术语
1.1断丝。
标准中定义为:因过载、疲劳、磨损、腐蚀、剪切及扭结等多种原因使股中钢丝出现的断裂现象。
我们认为这样定义是不准确的。制造期间的断丝缺陷,其产生原因应是:(1)焊接不牢;
(2)插接不好;(3)打股时工字轮抱闸松动,钢丝打结,将抱闸调好后重新起动时,打结处受力过大而易拉断;()合股前需经分线孔互不松散变形器发生弯曲时,使股中钢丝接头处断裂;(5)钢丝自身存在缺陷,特别是表面缺陷;(6)钢丝本身的强度低、塑性差。
从捻股设备(工字轮一预变形器一分线盘
→压线模→牵引轮→收线轮)和捻绳设备(工字轮一分线盘预变形器一压线模一后变形器牵引轮→涂油槽二收线轮)上来看,怎么样都不会产生该定义中的断丝。因此,这种定义的断丝,只能是储运和使用中的缺陷。
在使用中,钢丝绳可能承受过载负荷或冲击力过大而造成过载断丝。断口形状类似正常拉力试样断口,呈杯锥状塑性断口。单纯过载钢丝破断部位分散,伴有冲击、折弯时又易于集中在一股断。
钢丝绳通过滑轮或卷筒时,在许容应力作用下承受一定反复弯曲次数后,使钢丝由于金属疲劳而引起断丝,即疲劳断丝。断口形状平齐,象刀切的样子,只有一小部分是最后拉断。疲劳断丝出现在股的弯曲程度最厉害的一侧外层钢丝。疲劳断丝的出现,意味着钢丝绳使用寿命已接远末期。:
钢丝磨损极其严重时才会形成磨损断丝,显然,在制造期间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这种断丝的,只有长期使用中才会出现磨损断丝。断口形状两侧呈斜茬,断口扁平。
腐蚀严重的钢丝绳使用后期会出现腐蚀断丝。腐蚀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尤其空气中的锈蚀,而在制造期间,既使有腐蚀(锈蚀),因制造周期之短,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断丝程度的。这种断口形状不整齐、呈针尖状。
此外,还有经常在腐蚀环境下使用,钢丝可能遇到各种腐蚀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氢脆断丝现象,这种断口是很不规则的,出现氢脆现象也是特别危险的。很显然,制造环境是不会出现氢脆断丝的。
钢丝绳在使用中有时敷在某坚硬拐角上,就硬性拉断,其断口呈剪切状,所以称剪切断丝。如果是先断的那一股中断丝数量大,则表明在某一角度上受阻力较大。
钢丝绳在非正常状态下使用,偶尔出现松弛现象而造成扭结,扭结处在载荷下断丝,即扭结断丝,其断口平整光滑,类似镜面。
由此可见,制造期间断丝定义是不准确的。这种定义只能是运输和使用期间钢丝绳断丝的定义,遗憾的是,该标准的运输和使用期间钢丝绳又没有列出断丝缺陷。
12跳丝。
在钢丝绳制造期间,由于捻股时,可能出现工字轮上钢丝松紧不一致;设备运转不平稳;压线模没压紧;钢丝中混入较粗的钢丝,在原位置排列不下而跳到外面,这些都能使绳股中的钢丝出现在一根或几根跳至绳外凸起成弓形或环形。此外,钢丝插接不良,插头支在外面,影响附近的丝捻不到应在几何位置。这些跳到绳外的丝、俗称跳线:它又不同一般的松弛,松散缺陷,在该标准中却没有此缺陷术语,它又不能列并于其他缺陷术语中。所以,此系该标准中的不足之处。
13镀锌不良。
镀锌钢丝绳的钢丝镀锌层表面常有开裂、脱落、锌堆积、锌疤、漏镀等镀锌不良缺陷,这种缺陷使镀锌钢丝绳达不到镀锌使用目的和效果,但该标准却没有列出这条缺陷术语。
14表面损伤。
在钢丝绳制造期间,由于设备上过线孔可能已划伤、压线模有沟槽、与外部机械难免不发生碰撞、挤压、擦伤等,因此,表面损伤是难免的。轻微的表面损伤对使用可能无大碍,但严重的表面损伤,直接影响使用强度和寿命。该标准中无此缺陷术语实属疏漏。
2运输及使用期间的缺陷术语
2.1断丝。
在使用中形成断丝前已述及。使用已损坏的卷筒、滑轮,槽形和钢丝绳绳径不匹配或滑轮同轴的配合角度倾斜可以引起钢丝绳单面磨损断丝。滑轮直径过小、滑轮槽太窄、负荷过重、运转速度太快、产生震动或钢丝绳生锈、钢丝脆性,都可能使钢丝绳全面性早期断丝。但该标准中同样没有在使用期间的缺陷术语中列出“断丝”,此亦属疏漏。
22绳芯外露。
绳芯外露不仅仅是在制造期间可以产生,在使用中如果弯曲半径过小或长期保持某一弯曲状态,同样可以造成绳芯外露,此时,股陷入绳芯的部位。但该标准中同样没有在使用期间的缺陷术语中列出“绳芯外露”,这是又一术语的疏漏。
2.3磨损变形。
在该标准中定义为:钢丝绳因机械磨损、局部锈蚀和断丝等而产生形状及结构破坏的现象。
我们认为,上述术语与定义都不够准确。就术语而言,磨损可以导致变形,但不是必然变形,均匀磨损。无论如何都不会变形,只是截面尺寸的减小而已,只有在单面磨损严重或断丝、断股时,形状才有所改变。然而,这在该标准中已有“局部磨损”“断丝“术语和定义,所以这个术语有些词不达意和混乱。再就其定义而言,磨损只减小截面尺寸或形状,但并不改变各股、丝在绳中规定的几何位置,因此磨损不会改变钢丝绳结构,而且,不经磨损,仅改变钢丝绳形状,就可以破坏原来的合理结构,产生诸如拉应力再分配等现象,加速磨损和弯曲疲劳等损坏。例如压扁、股松弛、波浪形、扭结、弯折、灯笼形、跳丝、露芯等,都可以改变钢丝绳结构。物件从高处摔下或受其他物件的冲撞挤压,以及乱绕在卷筒上、使用负载过大,另外钢丝绳从滑轮轮槽上滑出落在轴上都会造成层部压扁,局部压扁使一部钢丝损坏,绳和股结构受到破坏,对性能影响较大,不仅拉力降低,而且加速断丝和不规则磨损。
钢丝绳在过小滑轮上工作,由于受到剧烈的张力变化,个别股出现松弛或陷落现象,从而破坏了结构。由于股松弛各股所承受的应力失去平衡,使钢丝绳破断拉力损失很大。钢丝绳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跳丝而改变结构。钢丝跳丝(飞出)类似松弛,但又不完全相同,有其特别不同点。
在使用中钢丝绳的局部加捻或松捻,使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扭结现象。一旦形成扭结,其抗拉力明显下降,同时内部留下伤痕,特别容易造成局部磨损和断丝。
钢丝绳的局部受到冲击可能形成弯折现象,这种损伤使钢丝绳局部弯曲产生永久变形,严重的变形导致结构破坏,绳的抗拉力极度降低。
钢丝绳在使用中产生全长上呈波浪形缺陷,当浪形程度大于三分之一绳径时,抗拉力下降约30%以下。其原因是形变促成结构变。
普通钢丝绳大载荷下突然松弛,有可能外层股浮起形成灯笼形,结构发生了变化。多层股钢丝绳采用多层股分层制造,当受到附加力矩(加捻或松捻)或滑轮组过多,引起内层股外层股力矩平衡破坏,形成变形分层,当外层股加捻时呈灯笼形或内层芯子松捻时外露,这种损伤不能使用。
使用弯曲半径过小(小直径滑轮或卷筒),会出现绳芯外露和芯与股间几何位置相互交替,即结构破坏。芯、股位置交替或局部绳芯拉断,对拉力稍有影响(减小),但形状变化明显影响使用寿命。
使用中钢丝绳遇到松捻或加捻时,出现结构破坏,即捻矩变化,对破断拉力和伸长性能产生有害影响。实际使用中,松捻对拉力没什么影响,但影响疲劳性能。
由上所述,这些结构变化并不是该标准定义中所认为的,是由于机械磨损、局部锈蚀和断丝所引起的。因此,我们认为“磨损变形“应改称
“形崩“较为准确。
最后还应指出的是,该标准中对“松弛“和
“松散“还应进一步肯定和明确。“松弛“应是“不紧“涵义,“松散“应是“反驳成形“涵义,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
我们建议,GB8706-88钢丝绳术语钢丝绳缺陷部分在修订中还需要研究、斟酌,使之更全面、准确。